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 正文

盖世食品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时间:2023-08-23 03:35:39


(资料图片)

盖世食品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业务概要

盖世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海洋食品和食用菌食品等预制凉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打造中国预制凉菜领导品牌。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农副食品加工业(C13)”;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17),公司属于C1317“蔬菜加工”。

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经过多年持续的商业实践,形成了具备自身特色的经营模式:

(一)采购模式

公司设立采购部,并制定了《采购及供方控制程序》、《采购管理制度》、《供应商认证准入程序》、《供货商管理办法》、《供应链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采购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公司业务部门根据客户订单通过ERP下达销售订单,销售订单依据BOM表自动生成物料需求计划,物料计划通过MRP软件进行对库,从而生成采购计划,由采购部门执行采购计划。公司采购分为战略采购和安全库存采购。战略采购是根据市场行情,对市场进行预测,在原料价格最低、质量最好时做好战略原料库存,以保证在给客户报价时,掌握主动权。安全库存采购是根据客户往年的订单情况进行预测,进行安全库存的准备,或者是根据客户的临时订单进行临时采购。

(二)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销售部门根据销售合同和销售预测制定销售计划,各销售部门进行销售计划的汇总,生产部门根据销售计划来制定生产计划,生产部门根据自身的生产能力、库存情况制定具体生产班次,并进行相应的生产调度、管理和控制,及时处理订单在执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以达到对成本控制、产品质量和计划完成率等方面的考核要求,确保生产计划顺利完成。

(三)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模式主要分为合同生产销售、自有品牌销售和贸易销售三种类型。合同生产销售模式下,公司向品牌运营商提供产品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自有品牌销售模式下,公司产品主要通过大型餐饮企业和食品经销企业等渠道销售公司产品;贸易销售模式下,公司主要通过购买产品后直接销售或简单包装后对外销售。

1、合同生产销售模式

合同生产销售模式,公司根据客户需求特点,通过系统的市场调研与研发,向客户提供产品定位、配方研究及成品生产等全流程服务。

2、自有品牌销售模式

公司自有品牌销售模式主要分为经销、直销和电商三种。直销客户以餐饮企业为主,经销客户以食品经销企业为主,电商客户以京东自营和公司在天猫、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旗舰店铺所面向的终端网购消费者为主。

3、贸易销售模式

贸易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通过购买产品后直接销售或简单包装后对外销售。

(四)研发模式

公司从事海洋食品和食用菌食品等预制凉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立足自主技术研发及新产品开发,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公司围绕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开发新型产品、改进生产工艺等进行持续技术研发,并根据客户需求以及业务部门的反馈进行可靠性验证。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海外团队,消化和再创造国外先进技术,同时与大连工业大学、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辽宁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成立联合研发中心。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2023年半年度,包括餐饮业在内的大消费行业迎来复苏,预制菜产业快速增长的窗口再次打开,公司紧抓难得的机遇,继续深耕预制凉菜细分领域,公司客户资源非常优质,增长后劲足,带来订单快速增长。针对餐饮消费行业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大趋势,公司引入华为管理体系,向企业管理要效益,坚持一贯的“降本增效”原则,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以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销售方面:报告期内,得益于餐饮行业快速复苏,公司主营业务继续保持增长,2023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70.92万元,同比增长28.79%。公司在继续与B端核心客户群体保持稳定紧密合作的基础上,重点布局经销商体系建设,加大电商、短视频、直播等线上新媒体渠道的投入,构建由大客户部、渠道部和新零售部组成的全新国内销售架构,打造新的业绩驱动。报告期内,国内销售现实营业收入12,930.48万元,同比增长46.58%,销售金额和增速超越国际业务,对国内销售架构的调整初见成效。

生产方面:报告期内,因生产订单饱和,旅顺生产基地的生产能力持续紧张,公司一方面通过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持续升级改造、增加部分产线的生产班次等措施,发掘潜在产能,提高产能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全力推进募投项目“年产1.5万吨预制凉菜智能制造(加工)项目”建设和投产,转移菌类、蔬菜类等产品的生产能力,缓解大连生产基地产能不足的局面。目前,江苏盖世主厂房和综合楼已建设完成,正在准备竣工验收,生产设备采购和安装基本完成,各生产线陆续进入调试阶段,已取得排污许可证等前置许可手续,员工招聘等各项准备工作按计划推进,预计2023年第三季度达到试生产状态。

研发方面:公司立足于预制凉菜的新品及其现代化技术的研发,搭建体系完整的高效研发团队,承担着预制凉菜高效高质工业化技术项目。承担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藻类食品品质提升与增值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集成应用》的子课题,制定《预制凉菜》行业标准获得立项,并参与《食品生产质量管理数据规范》国家标准的项目。公司研发了适合未来市场的海藻、食用菌和水产类预制凉菜大单品,引领预制凉菜市场发展。公司积极申请省级科技奖项,并获得重要进展。随着江苏盖世“研发及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建成,公司研发能力进一步壮大,研发团队将围绕公司战略目标不断开拓创新。

(二)行业情况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食健康、安全、美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1世纪以来,随着人工成本和场地租金的上涨,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食品口味要求的提高,较多中式大型连锁餐饮减少或停止自己制作凉菜菜品,转为由专业企业加工配送,来保证产品质量和口味的稳定性。

同时,在疫情催化与“懒人经济”概念兴起下,推动C端顾客预制菜消费习惯普及,消费者对于便捷生活、安全食物的追求,与预制菜自身具有的方便快捷、优质口味、选择性多、健康卫生的优点以及餐饮企业连锁化、降本增效的需求,共同引发了预制菜行业的爆发式增长。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预制凉菜行业进一步向高端化、品牌化、产业化目标发展,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业韧性,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的理念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促进消费,食品工业将面临良好机遇与诸多挑战。这些政策也推动了冷链物流基础、餐饮供应链建设、分销渠道的完善,产业环节的不断革新助推预制菜行业快速发展。

(1)预制菜行业发展情况

我国预制菜起步相对较晚,初期受制于行业消费者认知不高、餐饮专业化分工程度低、冷链运输建设不完善等因素,发展缓慢,直到2014年外卖出现,外卖行业对效率的追求倒逼上游餐饮缩短制作时间,预制菜行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而2020年疫情的出现,使得预制菜从2B端开始扩展至2C端,需求呈快速增加。

预制凉菜行业正逐步朝工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的方向发展,推动着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逐渐提高。近年来,包括公司在内的一些业内领先企业开始针对加工过程中人工操作较多的环节加大了技改力度,将提高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与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相结合,从而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与统一;预制凉菜产品对技术工艺的要求较高,其产品配方、杀菌技术、保质期等技术指标对产品的品味、口感、色泽等具有决定性影响;各国设立种种技术堡垒限制国外食品进入本国,保护本国消费者能吃到安全健康的食品,例如美国FDA、欧盟IFS、BRC和水产注册认证制等,种种技术贸易指标的要求提高了凉菜加工企业的进入标准,同时无形中形成了行业的进入壁垒。

(2)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为预制凉菜的消费奠定经济基础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国内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城镇化进程推进,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是社会消费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2022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3,821元增长至36,883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33,616元增长到2022年的49,283元,复合增长率为6.58%。

在收入水平上升的背景下,我国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整体呈上升趋势。城镇居民2016年人均食品烟酒消费金额为6,762.40元,2022年则达到了8,958.30元,复合增长率为4.80%;农村居民年度人均食品烟酒消费金额在2016年和2022年分别为3,266.10元和5,485.40元,复合增长率为9.03%。

在收入水平上升的背景下,我国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整体呈上升趋势,饮食结构升级。

(3)人口和消费结构变化,迎来预制凉菜消费加速期

根据国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截至2021年,中国人口总数为14.13亿人,2021年的人口增长仅为48万,全国性的人口增长红利正在消失。同时,我国独居人口已经接近1亿人,达9,200万,90后外卖订单65%为一人餐。人口的独居化使得家庭厨房的功能不断弱化,预制菜由此产生了极大的发挥空间。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健康意识、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升,饮食结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随着个人旅行、公务差旅、商务活动、居家消费、休闲娱乐等成为餐饮消费的动因,具备口味独特、绿色健康和存储方便特点的预制凉菜,也将突破传统的家庭餐食范畴,进一步拓展到休闲、自助、宴席、礼品等领域,消费场景多元化,多维营销模式同步发展。

客群迭代,年轻消费群体是跟随着移动互联网成长的一代,多数人会选择外卖、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等方式购买即食食品等便捷类食品,消费者直接开封即食或简单烹调,预制凉菜具备方便食用、存储安全等优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中国外卖餐饮行业市场规模将达9,417.4亿元。

(4)餐饮企业降本提效,需求持续增加。

餐饮行业素来有“三高一低”:高食材成本、高人力成本、高房租、低利润的压力。2020年疫情以来,餐饮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更加困难,餐饮店的平均寿命只有约500天。预制菜能够帮助餐饮业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较多中式大型连锁餐饮企业正逐渐减少或停止自己制作凉菜,转为由专业凉菜企业加工配送,来保证产品质量标准化和口味的稳定性。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目前,预制菜行业下游最大的需求来自于餐饮行业,占比达80%。小吃快餐店、连锁店、主打外卖的餐饮店、乡厨、团餐食堂等是预制菜应用的主要场景,多重因素共同驱动B端预制菜行业的发展。

(5)冷链物流发展促进预制凉菜

根据《“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支撑预制凉菜等冷链产品跨区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质量控制风险

公司外销客户主要是发达国家,美国《良好操作规范以及危害分析和基于风险的预防控制措施》实施后,在生物、化学和物理危害基础上增加了防止经济欺诈和恶意替换的条款,给公司出口带来新的风险。同时国内监管机构改革力度较大,消费者近年来对食品安全及权益保护的意识也逐渐加深和增强。食品在被大众最终消费之前须经原料种植、加工、储运、销售等多重环节,只有对各环节进行全面、准确、有效地把控才能确保产品质量。公司各类产品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多道生产工序,因此,公司存在各生产环节质量控制节点出现疏漏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可能。公司产品销售出库后运输、装卸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公司客户遍布国内、日本、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无法实现对运输环节和流通渠道的有效管控,如合作方疏忽或出现其他问题影响到产品质量,同样会存在一定质量控制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目前,韩国、日本等境外及外资企业对国内市场已经产生一定的影响,它们在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品牌宣传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从长远来看,这些优势将逐步显现,促使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原来在中国境内从事一些加工行业的外资企业纷纷撤资,转向东南亚一些欠发达地区,而国内行业成本普遍增加,对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增加了很大难度。

汇率变动风险

公司产品销售中出口占了较大比重。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公司出口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48.20%、54.15%和53.81%。公司出口产品以美元计价为主,汇率的波动将影响公司出口销售的经营业绩。未来人民币汇率若进一步呈现上升趋势,将会对公司出口销售业务带来不利影响。

人工成本上升风险

公司所处的食品制造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工成本占营业成本比例较高。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公司人工成本分别为23,988,550.12元、34,542,305.37元和39,424,289.47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0.96%、10.03%和10.84%,人工成本占营业成本比例较高。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必然会伴随着员工队伍的迅速扩大和员工薪酬待遇水平的上升,未来可能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